大自然之子--- 著名画家朱训德访谈

    发布时间:2009-06-21 16:16:30  来源:湖南书画家网  作者:佚名  点击数:

        问:人类来自大自然。人类的生产、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。人与自然的和谐、共生共存共发展,即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否就是人类自身诗意的生存方式呢?征服自然、宰制自然、掠夺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既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,也给人类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。作为一个艺术家,您是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?

      答:伊索寓言中有个段子,讲渔夫们起网,网很沉,以为收获很多,哪知拉到岸上鱼不多,石头多,他们心里很懊丧,结果他们当中一个老人说,朋友们,别难过,痛苦本是欢乐的姐妹,我们刚才高兴过了,现在该苦恼苦恼了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一味为了获得功利,一切以自我价值观为准则的掠夺方式和评价方式是错误的,过分的欲望膨胀和以掠夺为目标的方式,最后都是毁灭自我的。自然与宇宙之间,人与自然之间,国家与国家之间,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生存发展方式,就像四季轮回,风霜雨露自然滋润一样,就像人在自然中呼吸和吐纳一样,这里深藏着一种本质规律,那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。在风和日丽的空间中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创造着的朴素的和谐,语言代替不了由心灵引起的相互默契的感觉,对于我的愿望来说这是非常美好的。
    人们的生活和艺术家的创造都需要平和澄明的空间。就像人们每天满怀美好的期待,迎接日之初升一样,这就是自然,人的生命应该像自然一样,带着纯洁之境,带着宽厚之怀,人人拥有,但不能占有。也像生命源头的甘泉,一切都在自然中流淌。只有如此,人们才能感觉自然的珍贵、生命的珍贵,艺术创造的珍贵。


    朱训德在作画

      问:中国山水画历来主张"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",如北宋的范宽,近代的黄宾虹、李可染,倡导"搜尽奇峰打草稿"。师造化,就是师法自然,亲近自然,即真山真水是艺术中第二自然的本源。请问,您是怎样看待中国画与自然的关系的?

      答:老老实实地画画是一种甘甜,范宽、黄宾虹、李可染都是我敬佩的画家。而正是您所提到的这些杰出的大师的艺术经典,都是"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"的典范。他们都是吃透了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画家。
    如果把朴素作为一种文化的纯度,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始终生活在一个富于灵思的诗化的文化时空里,当你迎看山野清风和云气能感悟些什么的时候,又渴望把此刻的亲身经历化作画面的感觉的时候,这就正是中国画家对于自然的一种心态,这样形成的中国画的语言已成为中国人心性文化的经典。师造化,就是师法自然,亲近自然。范宽在画史留下的作品已不多见,《溪山行旅图》是画家用毕生心智把半壁江山浓缩于六尺之中,用一笔一笔的笔触去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。黄宾虹的山水画,几笔线下来就体现出宇宙的循环意味。李可染谓"面对山水要画出有意境的山水来",一种光感,一种构图,一种墨法画了近三十年,境界在岁月中不断净化,纯之又纯。他以过人的人格定律追求东方既白的艺术理想。再如八大的画冷例如剑,金农的画如冬日阳光,齐白石的画心明气朗如田园诗,梁楷笔下大写意的李白像,简到两三笔,只剩下一泓清气,倪云林的逸笔山水乃是一泓清泉中淡然的秋荷,笔墨既出自具象之物,不失其神采,而又飘然于物外。
    中国画家笔下的自然已是艺术人格化的自然。

      问:自然作为艺术的一种审美品格,凸显着一种自在、自为、自足的生命意识,张扬着一种"巧夺天工"的审美理念。请问,在您的创作中是如何表现您的宇宙观和自然意识的?

      答:自然是人类永远依恋的精神家园。自然是艺术家一切创作的灵感源泉。人类在快速的生活节奏里感到疲惫窒息时,自然向往深空广袤的空间,在各自的窗口凝望遥远的山麓和仰视天宇间的祥云。"一月映一切水,一切水映一月",我喜欢这句话。我喜欢这种心境。清空是一种心境,一种诗人的遐思,它又是人的自然品格,和一种冲淡的气韵。杜甫《送郑虔贬台州》诗"……万转千回,清空一气,纯是泪点,都无墨痕。"道出清气来去无痕的人格。清空之气不为冗事所动,清空的纯度把现实浮化为精神的家园。清空之境是一种气韵在物中行走,似云、似雾、似水,人在自然中散步,让情怀如水充满灵思,观山水而知天理,得呼吸而悟宇宙循环,瞩石鸟而观世态。所谓养心得境,化境为象是真正的艺术家精神生活的一种境界。当我们能有这样一种心襟和怀抱,把现实生活中的"小我"变成精神生活中的"大我",我们的思维与画笔才有可能散淡无羁,俯仰自如,画家的性情与自然性情才有可能合为一体。我画过一件作品《春兆》,这件作品曾人选北京的"国际和平年展",又选送联合国总部展出并被其收藏。"作品中表达了一种'大音希声'的静态美,一种'大空恒寂寥的静中寓动的宇宙意识。那大片空白是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屋顶,屋顶下包容着多少个农家暖融融的春梦,烟窗里升腾出来的不仅是缕缕青烟,还是画家和欣赏者在心灵得以静化后吐出来的快意,树枝上萌发的是这个民族的希冀,树干上的红纸裹着人们对未来岁月美好的信念和期待。在那银妆素裹的世界里,大自然在冬季的严寒中运化,勃发的生机在冥冥中酝酿,纯洁与静穆,宇宙与自然在这里充分展示了他无与伦比的力量。"

[!--temp.pl--]
站内搜索: 高级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