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外地的手机号码,一个外乡人和一副外乡带来的摊担……四川糖画艺人史先金来衡已三载。
与史先金约了好几次,皆因天气好,生意忙而无法详谈。趁着近日阴雨绵绵,估计史先金闲暇,于是来到了他租住的房间。
糖画手艺传三代
天气好的时候在岳屏公园南门摆开摊担,史先金做糖画,他老婆卖棉花糖。
手持糖勺,一抖,一顺,几番勾画……不过数秒钟时间,一只活灵活现的“糖燕子”跃然案上,再用刀片切出“糖燕子”的嘴巴,颇有几分画龙点睛的味道。
这就是史先金家传三代的“糖画手艺”。从他爷爷解放前做糖画开始,到如今,祖孙三代手艺传了100多年。史先金介绍,其中以他父亲的“糖画艺术”成就最高。
四川糖画协会会员,糖画画师,曾远赴日韩参加糖画艺术节,与人合作在北京北海公园创造了“世界上第一条耗糖2吨、20米长的糖龙……史先金的眼里,父亲是一位艺术家:“他那个(指的是做大型立体糖画),比我这个是高几个档次的艺术。”
看了三年就学会了糖画
史先金初中毕业后,随着父亲“闯江湖”——父亲做糖画,他在后面收钱。
“父亲做糖画的时候,我就在后面看。看了三年,然后有一天拿起勺子就能画了。史先金认为,学糖画很容易,没什么技巧,主要讲究手稳、有耐心。看得多了,自然就会了。如果有人指点,当然更快。
一本《四川糖书》,被史先金翻得脱了书页,有些地方已经粘黏得不好翻开了。
“这个老虎搞得不行,这个生肖鸡做得还不如我。”知识几乎全忘、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史先金,对书本的艺术并不客气。
《四川糖书》上,一只孔雀华丽的尾巴摇曳一地,一只孔雀展翅开屏,似乎正争奇斗妍。史先金正是其创作者之一。史先金介绍,这幅《孔雀开屏》大型立体糖画用糖1000多斤,8个人一起搞了一个月才完成。
三秒创造一幅小糖画
看史先金数秒做糖画,听他讲糖画很容易,记者决定现场体验一番,就抄起糖勺,模仿史先金的手法画燕子,结果出来的却是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东西。与史先金的糖燕子摆在一起,差别悬殊。
史先金介绍,他做糖画,纯粹是谋生。做一幅小糖画,一般就是三四秒;大一点的,一般不超过30秒。而一幅小糖画可以卖2元,大的5—8元不等。做得最多的,就是各式飞禽走兽,戏曲人物。
生意最好的时候,一天能卖1000多元;生意不好的时候,一天也有100来块收入。“老表在邯郸,一天都有3000多元。”史先金的语气里很有几分羡慕,“我们除了成本、费用开支,一个月也就千把两千吧。”
(文/晚报记者 周明韬 摄影/记者 王 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