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
发布时间:2013-01-09 15:45:53 来源:湖南书画家网 作者:朱训德 点击数:
钟增亚(1940年12月-2002年9月),衡阳人,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。历任湖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、湖南省画院院长、湖南省美协副主席、湖南省书协主席、中国书协理事。中国美协会员、国家一级美术师。
湖南一省,北阻大江,南薄五岭,西接黔蜀,群苗所萃。古人说,深山大泽,实藏龙蛇。虽远离中原,然儒学南来,开化荆蛮,人才辈出,影响至为深远。“道南正脉”匾额悬于岳麓书院讲堂,昭示着此地的儒学之盛。孔孟之道与湘楚民风相结合,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,此即为湖湘文化。它肇始于先秦,萌芽于楚汉,成型于两宋,至晚清蔚为大观,风起云涌,群星灿烂,一直绵延至今。钟增亚的绘画是湖湘文化在艺术领域里面开出的奇葩。
钟增亚生于衡阳,负笈广美。学成归来,仍就职于湘,可谓土生土长的湘人,身上流淌着荆楚山民刚烈、倔劲的血液。然而他又受到儒家道德精神的影响,故而表现出一种刚劲、务实的社会参与意识。这种面向现实的参与意识与高扬理想的英雄主义相结合,就转化为—种“当今天下,舍我其谁”的精神气概。钟增亚担当道义,艺术紧跟时代脉搏,创作出了许多感人至深且影响甚远的作品,为中国写意人物画开创了新的篇章。《楚人》(1994年)画的是毛泽东和齐白石,背景寒梅怒放,雪地冰天,但是两位巨人傲然而立,显示了不折不挠的精神。毛主席和白石老人都是湖湘文化熏陶出来的伟人,钟增亚将二者置于一幅作品中,暗示了自己对这种人格精神的敬慕。他画伟人邓小平的作品尤多,其中之代表作《老九不能走》和《改革之年》都创作于1997年,前者表现了邓公与知识分子亲切交谈的情景,后者描绘的是邓公视察炼钢工厂的场面。一为重视知识,一为重视生产;知识处于精神文明层面,生产处于物质文明层面。钟增亚这两件作品以浓重的笔墨和稳定的构图,表达了他对于邓公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”之指导思想的深刻领会。钟增亚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了对于这位世纪老人的怀念之情。
钟增亚身上有强烈的使命感,在直面现实的同时,也不忘反思历史,因而他的历史题材的绘画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。表现抗日战争的《血债》,表现文革的《滴血岁月》都是此类佳作。他的历史画几乎不描绘大场面,而总是着眼于一些历史细节。以小见大,但是其间又分明涌动着荆楚蛮民的一腔血性。描绘历史并非为艺术而绘画,而是检讨兴亡教训,警醒世人不忘民族苦难,为现实生活提供历史借鉴。在钟增亚的这类重大题材绘画中,体现了文道合一的明显特征,它来源于湖湘文化的两个重要传统,即三闾大夫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。
钟增亚的绘画题材非常宽广,除了重大题材的创作以外,也有大量的注重于表现笔墨趣味的小品画。前者如同交响乐,后者如同轻音乐。《天伦》创作于1994年,描绘的是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情景。画面一气呵成,生动潇洒。成千上万张速写,成就了钟增亚坚实的造型能力。钟增亚一生勤奋,笔不离手,画速写无数,基本上是走到哪画到哪。在绘画上,即使是天分很好,要想获得一定成就,都离不开长时间的技法训练。钟增亚的创作从来不打草稿,也不依赖照片往往是随兴之所至,直接在宣纸上挥洒自如。以前读杜诗,有句子说:“词源倒流三峡水,笔阵独扫千人军。”又说:“当其下手风雨快,笔所不到气已吞。”总觉得这是诗人的夸张,后有幸观钟增亚作画,方知古人诚不我欺。
[!--temp.pl--]
|
-
-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