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
发布时间:2013-08-29 15:46:37 来源:湖南书画家网 作者:朱训德 点击数:
钟增亚的创作,来源于文化土壤和生活土壤的双重滋养。湖南三面环山,独北面临水,且冬寒夏暑,春暖秋凉。唯得其地利天时之便,方在培养湘人奋斗精神的同时,也使得他们身上具有一种灵活机变的气质。具体体现在文化艺术中,则是不求对称工稳,始终充满豪迈激情,闪烁着浪漫轻盈的色彩,一如楚辞中的离骚天问,巫文化中的祭祀招魂,马王堆汉墓中的漆画帛画。钟增亚的“黑衣女”系列,也应该视为其中的代表。这一题材综合了岭南、惠安和湘西三地女性的装束特征,来源于生活,又超越了生活。画面上的女性,身材婀娜,除了脸部和手,其余的全部以墨色渲染,形式感十分独特,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境界。
1996年创作的一幅《渔家女》,是此类题材中的杰作。整幅画的笔墨运用已经臻入化境,使人分不清哪里是笔墨哪里是形象。石涛在《石涛画语录》中说:“笔与墨会,是为絪緼,絪緼不分,是为混沌。辟混沌者,舍一画而谁耶?画于山则灵之,画于水则动之,画于林则生之,画于人则逸之。”沈宗骞告诫画家:“必得笔墨性情之生气,与夫天地之生气合并而出之。”在理论上,笔墨具有极高的独立性和抽象意味,成为与西方绘画相互抗衡之学术支撑。不过,在实际的创作中,笔墨总是和形象相融。在具有艺术价值的写意画中,笔墨即形象,形象即笔墨。笔墨与形象,不可须臾分离。笔墨唯有和形象结合起来,方显得自然;画面自然,则气韵自生。有气韵,画面形象方可脱离简单再现。钟增亚以大量的优秀作品,实践着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。这正是《南齐书·文学传论》中说的:“文章者,盖情性之风标,神明之律吕也,蕴思含毫,游心内运,放言落纸,气韵天成。”气韵表现了自然宇宙间之生命力在画面上的周而复始,生生不息,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。
《渔家女》一画中,笔墨的表现十分高妙,已经达到了技进乎道的境界。它跟傅抱石的山水画中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初看放仿佛粗头乱服,仔细琢磨却又晶莹剔透,简练而不单薄,明快而不单调。既是画家的妙手偶得,也是几十年历练和体悟的总结。
当一个有成就,有个性、有血性、独立卓行的艺术家尽心尽智地从事他的创作,建构着他独有的艺术世界时,他的作为,他的举止,他的喜好,他的交往,他的艺术风范渐汇成为许多故事、许多传说、许多轶事……
我比增亚先生从事艺术创作晚了一辈,但在同龄人中我出道是最早的,因此有许多机会亲见目睹他在许多艺术活动中的风采。曾听到他在全国美代会和文代会上豪情为艺术事业建言,在名家笔会上大笔如椓,一挥而就,技惊四座。在许多场合手不释卷,一场座谈会他就能画一本艺术家“百美”长卷,你经常会发现他手头的会议文件都画满了各种创作草图,笔不离手,手不停画。我记得当年画家的养家本事是画过不少连环画和插图的,当年他要我看他画过的《芙蓉镇》原稿,用水墨完成的,其人物描绘之美,其生活气息之浓烈,现在还记忆若新。
他在担任文联副主席,画院院长,美协副主席,书协主席期间为湖南的艺术事业做过许许多多的工作和贡献,这是众所周知,不待细说的。在前几天,我去了一趟南岳,看到一本他曾经主持的南岳诗书画社藏品集,其中吴作人、刘海粟、关山月、黎雄才、黄胄、陈白一、曾晓浒、杨应修、林墉、周韶华、力群、黄苗子、 钱君匋、廖沫沙、刘正、马积高……当代一百多位著名文化艺术家的手迹,可谓洋洋大观。现在想来,要将如此多当代名流之作藏于一地,需要作为诗书画社社长的增亚先生多少精力?这是多大的襟怀和为人为艺的魅力呢!
我在许多重要场合都说过,湖南人聪敏过人,有豪气,重担当。湖南人的铁血精神和浪漫才情最有可能产生军人和大艺术家。我想增亚先生就是湖南文化人中的杰出代表。他以天纵之才,化作数千件美不胜收的图画,进入许多博物馆、美术馆、学校、机关、殿堂;进入许多藏家,海内外艺术界朋友,平民百姓之手。当一个画家能以过人的才情与卓越的创造,融汇成人民心中的美术馆时,我想他的艺术就是不朽的了。
(作者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、湖南省美协主席、湖南师大艺术学院院长)
[!--temp.pl--]
|
-
-
|